首页 >劳务信息 > > 正文

大学读了这个专业,半年内换了三份工作

2023-06-26 15:25:29 来源:腾讯网

大学读了这个专业,半年内换了三份工作

关于“学新闻是否有前景?”的争论尚未彻底平息,正值高考结束,广大学子选报专业之际,该话题一度引爆舆论场,这场隔网博弈究其根本也不过是一场围绕新闻专业前景及实用性角度的一次辩论。

文3316字,阅读约需7分钟 


(资料图)

近年来,“新闻无学”的论调一直存在,每逢高考填报志愿,劝退填报新闻学等所谓“天坑”专业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俗话说,专业选得好,工作没烦恼,志愿填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考生未来的职业规划。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初步测算,我国5月份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16-24岁青年人有3300多万,其中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处于失业状态。大学四年有的专业毕业出来直接成为香饽饽,各大企业抢着要;有些冷门专业出来无人问津,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选择专业不是一条单线条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到就业前景,也要结合考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更要考虑到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

当下社会瞬息万变,经济市场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对应着就业市场亦如此,一个热门行业从诞生到消亡,在过去可能需要十多年为一个周期,近些年可能四五年就会发生迭代。如果将职业发展规划视为填报专业的重要依据,那么哪些专业正处于当下热门行业?哪些职业对专业对口率最高?这些因素将成为当下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

━━━━━

“慢就业”比例越来越高

今年3月,人社部消息表示,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了80多万人,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持续高位运行。

从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来看,毕业找工作,是目前大多数人的首选。从2017届到2019届,有超过七成毕业生半年后都进入职场,受雇工作。

从近几年数据也可以看出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普及,无形中也让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慢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开始选择“慢就业”来给自己的未来铺路。

体现在数据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毕业即就业”的比例越来越低,正在读研或准备考研,尤其是准备考研的比例大幅提升。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毕业生就业落实难度增大,但由于研究生持续扩张,以及公务员岗位扩招,对就业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方向看,教育学、信息传输和新修服务技术业、建筑业是几个主要的行业流向,尤其是教育业,毕业生从业率超过了10%。

在网络信息时代,一个产业从生长、热门再到暗淡的周期会被缩短,可以看出,虽然教育业吸纳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但受“双减”政策影响,教培行业需求明显下降,与2020届相比,2021届进入教育行业的比例下降了3个百分点。

此外,互联网产业、建筑业、金融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放缓,映衬到用人市场,需求也出现下降;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医药及设备制造业需求则出现上升。

疫情以来为了鼓励就业,积极解决更多年轻人就业问题,政府机关、教育系统、国有企业等领域开拓了不少政策性岗位助力毕业生就业,扩大了对应届生的吸纳,譬如政府及公共管理、建筑类大型国企等,但政策性岗位的开拓对毕业生的吸纳而言并不具有持续性。

━━━━━

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TOP10专业里9个都是工学类

工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工科专业从开设以来一直是十分热门的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本科众多专业中,工科门类专业就占有200多种,涵盖面也十分广泛,所以大部分理科的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关注和选择工学专业。

在当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期,工学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各类学科的就业落实率来看,工学的就业率相较其他学科而言稳坐第一把交椅。

从不同学科门类来看,2021届工学、教育学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90.65和89.9%排在前两位,法学、艺术学、历史学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低。

受疫情影响,近两年法学、经济学、医学学科毕业去向落实率下滑明显,具体从毕业生的去向来看,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法学、经济学半数以上在准备考研,其次为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医学六成以上在准备考研。当然,这也与考研、考公扩招,报考人数激增有关。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多毕业生开始加入考研、考公大队,“延迟就业”现象增多。

从各类专业来看,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最高的三个专业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能源动力类、护理学类,落实率最高的TOP10专业门类里,有9个都与工学相关,而这些专业门类在疫情影响下都相对稳定。

━━━━━

在学什么就做什么方面

医学生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热门专业,一拥而上,冷门专业,无人问津,这是目前填报志愿的一个普遍现象,如果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发展,除了就业率高低问题,还需要考虑到进入行业后工作的稳定性、专业对口率。在当下,越来越多人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稳定性强、专业要求高、替代率低的工作会越来越受欢迎。

从2021届毕业生从事职业来看,医学毕业生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达93%,也是各类学科里唯一超过90%的,其次是教育学,专业相关度84%。因为这两个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应的工作岗位准入门槛较高,所以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比例较高。

反观农学学科,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低,仅有 59%。也就是说,超过四成农学学科的毕业生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不在农业领域。

引入2016届毕业生,到2021年已经步入职场5年了,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学科,所学专业与工作的相关度都出现了下降,其中工学和教育学的变动最大,工学相关度降低了11%,教育学降低了10%。

细分到具体专业,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相关度高居前三,几乎所有毕业生进入的行业都是与专业对应的。

在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名前30的专业里,有14个都与医学学科相关,其次是教育学和工学的部分专业。看来不少人从学专业开始就坚守了自己从小“当医生、当老师”的梦想。

━━━━━

医学生毕业半年离职率最低

主打一个稳定

据招聘机构发布数据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是3年半,90后骤降到19个月,而年轻的95后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专业不对口,加班时间长、职场前景发展受限……离职,对年轻人而言,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了。

从各学科门类的离职率来看,医学毕业生半年后离职率最低,仅13%,职场忠诚度最高。一般而言,医学生的本科读书生涯是5年,如果不考虑读研,毕业后想进入医疗领域就业,可能还需要漫长的规培,所以一旦进入行业,医学生的离职率是最低的。

一份工作是否能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持续稳定,最重要的还是由专业及行业的特性决定。以医学为例,专业壁垒高、独立性强、攻读难度大加之人才培养周期漫长,在这些特点的“约束”下,医学学生毕业后几乎都进入了医学领域工作,很少转行,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机会去转行。

不管是从半年离职率来看还是毕业五年后的行业转换率来看,艺术学毕业生的职场流动率都较高,近1/3的毕业生在就业半年内选择离职,有超过一半艺术生在毕业五年后选择了转行。

除了热爱自由、独立之外,也与不同学科服务面向的领域相关。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学、艺术学服务面向的领域较广且多集中在民企,就业更为灵活,流动性相对较强;而医学、教育学主要面向医疗、教育机构,从业稳定性较高。这也正应了父母一辈的经验,除了“铁饭碗”,医生、教师就是最稳定的职业了。

对于毕业生离职、转行的经历,有高校老师表示,影响就业稳定的因素有很多,职业的期待吻合度、专业对口率和职业可替代性都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传媒、艺术等专业的就业稳定性差,医学就业稳定,这也与行业特点存在一定联系。

志愿填报对大多数高考生而言,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毕竟涉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甚至与家庭观念也有紧密联系,但还是要清楚,除了考虑就业,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面对一个就业率高,但提不起任何兴趣的专业,即便是得到一个很好的offer,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变相内耗。如果不考虑就业,自己也对专业提不起兴趣,那么追求稳定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参考资料:《麦可思2022年中国本科/高职生就业报告》

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

新媒体设计:苗奇卉

校对:赵琳

值班编辑 古丽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劳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